文 | 父母堂
“要不要做全職媽媽”這個話題,一直都存在着爭議。
前幾天,勞動報進行了一個街頭採訪,話題加了限定詞,問大家“高學歷女性做全職太太,是不是浪費?合適嗎?”
高學歷女性做全職太太是浪費嗎?
相信大家也可以想到,關於這一話題,被採訪的幾個人也還是呈現了3種聲音。
一位爺叔的回答說:
高學歷女性做全職太太不浪費,孩子的教育70%取決於家庭,家庭的教育70%取決於媽媽,媽媽不提升就沒有好的家庭教育。
社會應該寬容,允許女性在孩子讀中學後再就業。
最後爺叔還說:
媽媽十月懷胎,辛苦生下孩子,再把孩子培養出來,這個功勞是很大的。我們怎麼尊重女性都不為過。
而作為年輕女性(或者說是當事群體)的小姐姐也表示:
不能說是浪費,每個人的選擇是不一樣的,看自己更喜歡照顧家庭還是出門社交。
職業是沒有優劣之分的,全職太太也是一種職業。
並且也提到,既然是高學歷女性,那她在照顧家庭上也會很厲害的。
而作為過來人的阿姨則表示反對,認為高學歷做全職太太是一種浪費:
大部分選擇做全職太太,是因為出去工作了孩子沒有人帶,做得久了沒有幸福感,自己沒有收入來源,伸手要錢的生活是很難的。
還有一位阿姨也持反對意見,認為是浪費:
做全職太太會讓女性失去自我,每天面對的不是鬧騰不停的孩子,就是永遠做不完的家務,經濟是自立的基礎。
身邊有個高學歷女性朋友,在家做了3年的全職太太,這3年每天都是灰頭土臉的,但是一上班,整個人煥然一新。
這些觀點,也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,大多觀點都集中在一點上,那就是是否獲得認可:
在全職太太沒有正式被承認是一份職業之前,女性(不管是不是高學歷)要承擔的風險都太大了,一旦家庭出現危機,再加上很難再就業,真的是把自己陷入絕境。
女性恐懼的不是全職太太
讓女性恐懼的從來都不是“全職太太”本身,而是價值不被看見,得不到該有的尊重。
其實全職太太不僅僅是一個身份,而是個最高檔的全職、全方位的家庭CEO,只是沒有人給薪水。
有網友根據市面月薪,計算了一個全職媽媽在養育孩子過程中,實際創造了多少價值:▼
孩子出生的前三年,一個全職媽媽為家庭創造的價值就高達60萬元。
雖然這些數據不太嚴謹,全職媽媽背後的工作量我們很難去估量,她們的付出遠比我們要看到的要多。
可殘酷的事實是,很多全職媽媽仍要面對不被尊重、不被承認的事實:▼
常有人會輕飄飄地對全職太太拋出這樣的問題:
“你不就是休息在家帶個孩子做個飯嘛,有什麼累的?”
“天天在家沒事做,就知道花錢。”
“你不上班在家當全職媽媽挺舒服的啊,一點都沒壓力。”
“全職太太”≠“24小時無休、免費的保姆”。
做得多了仿佛就成為了理所應當,很多老公不在其位,不知其苦,全職太太的付出和價值被無視了個徹徹底底。
這才是讓大多數人都恐懼成為全職太太的原因。
知友@夜風曾經分享過自己的故事。
她女兒出生的時候,孩子的父親收入不高,而孩子的奶奶重男輕女,不僅不管帶娃,還一個勁的催促生二胎。
她不得已,選擇成為全職太太。
她之前是在一家網絡公司做主管,工資收入是孩子父親的2倍,因為擁有話語權,所以家庭氛圍也算和諧。
但是這一切,在她成為全職太太后,都變了。
她每天忙於照顧孩子,簡直分秒不敢鬆懈,相比起來,網絡公司的996都算是很幸福的事情。
而且孩子一生病,她就忙前忙後帶着孩子求醫問藥,看着孩子遭罪,自己也很難過,心理壓力非常大。
曾經烏黑亮麗的頭髮,不僅掉的沒剩多少,還長了許多白髮。
因為沒有時間健身,身材也逐漸變得臃腫,因此遭到了老公的嫌棄,他時常會說:
“別人的媽媽不也和你一樣嘛?人家怎麼就什麼都能做好?就在家帶個娃而已,看看你現在成了什麼樣子?!”
“就你現在這個慫樣,哪個男人會要你,我沒跟你離婚,你應該感激我!”
她崩潰了,明明自己在家任勞任怨帶孩子,有時候連飯都吃不上,還要做家務,他怎麼一點都看不到,竟然說出這種讓人窒息的話。
全職太太的比例,仍在逐年上升
由於以上情況確實存在,很多人都會覺得全職太太的數量會減少,尤其是年輕女性,但實際情況卻恰恰相反。
根據知名母嬰平臺發佈的《2019年度中國家庭孕育方式白皮書》顯示:
中國年輕父母全職在家的比例逐漸上升,占比58.6%,其中“95後”的全職媽媽占比已達到82%。並且不乏高學歷女性。
這是為什麼呢?因為她們更加重視家庭教育。
作為與互聯網共同發展成長起來的一代,她們更早更便捷地接觸到了科學的育兒知識。
調查顯示,95後寶媽喜歡在社交平臺、育兒app上獲取育兒知識,分享育兒心得,種草育兒產品,偏好專業科學的育兒理念與科技性的育兒產品。
年輕的媽媽們,更加知道了0-3歲是孩子心理髮展的關鍵期。
在這個時期,是孩子與家人建立一對一依戀關係的關鍵時期,而這種依戀會不斷積累到孩子12歲的時候。
同時依戀的質量也會影響其基本人格的形成,對孩子發展而言至關重要。
並且,媽媽的角色是爸爸無法替代的,因為媽媽能分泌更多的催產素,而催產素也被稱為信任激素。
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兒童保健科的張穎和徐秀曾提出:
催產素不僅能引發母愛, 抑制對嬰兒哭聲的厭惡反應,協助母嬰連接;
還可以增加人與人之間的信任、同理心、目光對視,幫助讀懂面部表情,引發寬容或慷慨的行為,減少焦慮,增加平靜的感覺及積極的情緒。
因此,更多的年輕媽媽,選擇成為全職太太,在這段時間好好陪伴孩子。
據艾媒咨詢的研究表明:
95後媽媽中40%偏好體驗式育兒,體驗式育兒,指的是以陪伴參與為主的育兒方式,而在90後,80後中,這個數字分別是37.1%、20%。
並且,這群年輕的媽媽也知道,孩子幼時錯過的那些成長,將永遠也無法彌補。
“錯過”孩子的成長這件事,奇葩說辯手顏如晶這樣說:
孩子這一生就像一部連續劇,唯一的觀眾就是父母,雖然這部劇會有很多人看,但他們都是後面加入的。
現實中的電視連續劇錯過了首播可以補回放,但孩子這一生的連續劇只有直播,錯過了,以後就永遠看不了了。
年輕的媽媽們正是深諳這一點,因此選擇在家全職帶娃,這不僅是一份責任,更是一種成長。
高學歷女性做全職太太浪費嗎?你是怎麼看的呢?
點個“在看”,歡迎評論區與我們分享。
-作者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