儘管我們忌諱談論癌症,但現實卻是——癌症離每個人都很近。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(IARC)的數據顯示,2020年,我國新發癌症457萬人,每天,都有超過一萬人確診癌症,超過6000人死於癌症。一個人一生中罹患某種癌症的概率高達1/3。
癌症病程長,病死率高,治愈難度大,人們難免心生恐懼。在癌症降臨之前,鮮有人做好準備,慌亂、迷茫、崩潰、無助——這是癌症來臨時,患者和照顧者最常見的心態。他們太需要有個專業的人告訴他們,接下來到底應該怎麼做?
王興是北京大學腫瘤學博士,畢業後在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做過住院醫師,他不僅是一位臨床經驗豐富的年輕醫生,也是一位細心的社會觀察者和書寫者。在新書《病人家屬,請來一下》中,他詳細地梳理了當癌症來臨,患者和家屬在就醫之路上將面臨什麼,他們該怎麼做——王興自己也曾是一位癌症患者家屬,作為一個具備專業知識的腫瘤科醫生,他都曾感到難以抉擇,他寫這本書的出發點很朴素,想幫到更多患者和家屬,「少走一些彎路,多做一些正確的、冷靜的、合理的選擇」。
這本書的開篇很特殊,是王興醫生與一位患者家屬的書信往來。這位名叫抗抗的女孩斷斷續續給王興寫了6封信,記錄了父親從剛罹患癌症到抗癌一年的經過,信中記錄了一位普通「癌症照顧者」最常見的迷茫與無助,而王興的回覆坦誠而中肯。這些信不僅是一位醫生對患者家屬的「癌症科普」,更珍貴的是,它記錄了各個診療階段患者切身的掙扎,以及醫生對具體問題的探討與建議,它們值得被每一個人閱讀——
文|抗抗、王興
站在十字路口的抗抗
王興
抗抗
被氣到又感動到的王醫生
抗抗
更加淡定、勇敢的抗抗
尾聲
王興醫生的新書《病人家屬,請來一下》出版後,編輯特意寄了一本給抗抗。收到書時,她的父親已經去世了92天。回望自己帶父親四處求醫的經歷,她在豆瓣平臺上記錄了一些自己的經驗與遺憾——
假如時光倒流,我會在督促父親體檢之餘,為他們配置好保險。我們的父母,吃苦奮鬥了一輩子,愛護孩子了一輩子,最不願自己成為家庭的拖累。如果儘早做好經濟上的防風險準備,能讓無私的他們面對昂貴的治療方案少一些心理負擔。
假如時光倒流,我不會冒險帶父親遠赴上海問診,而是如王醫生所勸,自己攜帶全套資料到一線城市大醫院問診以對比治療意見……有時候,一開始做好選擇,比什麼都重要。選擇對的醫院、對的醫生,這需要你首先有正確的認識,剩下的就交給「緣分」和「運氣」吧,願你和親人在這件事上能用上此生最大的運氣。
假如時光能倒流,我會提早提醒自己,不要只是沉浸在治療方案的尋找上,多花些時間陪伴、學習護理的知識,多瞭解爸爸的心理和想法,提早瞭解終末期可能出現的癥狀和應對方案,真正勇敢地去幫助爸爸以體面的方式面對死亡。到現在,我在對父親離開的無盡自責之中一直有一絲慶幸,就是在王醫生的囑咐之下,一直關註並控制好了父親的癌痛,並早早地熟悉並學習了臨終關懷的知識、技能,掌握了家裡周邊臨終關懷醫療機構的途徑和信息。
還有,如果你的親人患重病,他最希望的其實不是對於病情的討論與安慰,他最希望聽到的是你對於他的評價、認可、那些證明生命價值的回憶。好多這樣的話沒有說出口,沒有被他聽到,好多貼身的照料沒有親自做,沒有讓他感受到,這些遺憾成為我無法彌補的痛。怪手整地裝潢拆除
在新書的扉頁,王興醫生寫給抗抗的話。
(書信部分節選於《病人家屬,請來一下》,上海譯文出版社,2021年9月1日出版)
美美享受春天,人物2022限量版絲巾在售中
精彩故事永不錯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