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國作家司湯達在小說《紅與黑》里,講了一個關於人性的故事。
出身卑微的主人公於連,渴望通過努力改變命運,卻因控制不住內心的欲望,最終在自我放縱中走向毀滅。
讀完此書,海明威將其開列為必讀書,毛姆更是評價其為真正的傑作的文學書。
這本書問世190多年以來,曾被多次改編為戲劇和電影,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。
於連的經歷告訴我們,欲望是一把雙刃劍。
它能催人奮發向上,也能反噬人生。
只有學會駕馭內心的欲望,才能過好這一輩子。

父親心情不好,就隨意給他兩拳,兩個哥哥也常常欺負他。不過,於連的內心卻燃起熊熊的欲望:這輩子一定要出人頭地,讓所有人都瞧得起!從那個時候開始,他就做過很多關於英雄的美夢,甚至幻想着自己像拿破侖那樣,憑着手中的長劍,擺脫貧窮的地位,成為世界的主宰。“看他的臉那麼白皙柔弱,像個女孩,誰能想到這樣的外貌之下竟藏着百折不撓的決心,哪怕九死一生,也要活出個名堂來,求個飛黃騰達。”
可在當時,大多數普通人通往上層社會的通道,就是教會。他拼命讀書,甚至利用幫父親照看機器的期間,研習神學書籍。有時看書入了迷,忘了機器的照管,就免不了父親的一頓毒打。就這樣,在內心欲望的驅動下,於連把一部拉丁文的《新約聖經》背得滾瓜爛熟。要知道,在當時的社會裡,拉丁文是一種高級語言,能夠知曉的人寥寥無幾。於連的這個行為,讓他一下子在城裡名氣大增,而幸福的日子也即將到來。市長聽聞了這件事,決定聘用於連為家庭教師,讓他教授孩子拉丁文,一年工資300法郎。這筆工資,是父親忙活好多年才能掙到的,而於連卻輕而易舉地做到了。從出身窮苦的家庭,到進入市長家工作,於連打開了新世界,開始觸及上流社會。有句話說得好,人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,就有為之奮鬥的欲望。而於連正是這樣的人,他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,一步步向幸福的生活靠近。適度的欲望,引導我們直面內心的需要,審視自身所處的生活,從而不斷激發自身的潛能,驅動我們變得奮發向上。
“一個人只有滿足了基本生活所需,不再汲汲於聲名,不再汲汲於富貴,便可以更從容,更充實地享受人生。”
來到市長的家裡,於連見識了上層社會的奢華,內心的欲望開始膨脹起來。對於連來說,這樣勤勤懇懇地工作,只怕自己想要的榮華富貴,一輩子都無法企及。這時,他把希望寄托在市長的妻子瑞那身上,那個初次見面就對於連有好感的女人。瑞那夫人面容姣好,氣質高貴,最重要的是她在上層社會很有話語權。贏得瑞那夫人的心,無疑是獲得了一張上層社會的入場券。就在那個月黑風高的夜晚,於連闖進了瑞那夫人的房間,傾述自己的愛慕之情。而瑞那夫人果然淪陷了,兩人甚至度過了一個甜蜜的夜晚。那時的於連不知道,從他招惹瑞那夫人開始,自己就邁向了深淵。於連不僅因此丟掉了家庭教師的工作,甚至還被市長追殺。可是,此時的於連卻不知收斂,任憑內心的欲望又膨脹了起來。這次,他把目標瞄準了侯爵的女兒拉莫爾,那個家世顯赫的貴族女孩。拉莫爾小姐原本已經有了婚約,可最終卻經不起於連的瘋狂追求,深深地愛上了他。沒過多久,拉莫爾小姐就有了於連的孩子,侯爵無奈同意了兩人的婚事。而於連,因此獲得了地產和貴族封號,甚至被安排進了軍隊當官,一下子擠進了上層社會。眼看着,榮華富貴的生活即將到來,卻不想隨後的一封告密信,讓於連身敗名裂。那封信是瑞那夫人寫的,裡面說了他倆約會的事情,並控訴於連的虛偽狡猾。而此時的於連,已經被欲望迷失了心智,人生徹底失控。當他看到自己的前途被毀,一時竟惱羞成怒,直接衝進教堂里,朝瑞那夫人身上開了兩槍。“欲望猶如炭火,必須使它冷卻。否則,那烈火會把心靈燒焦。”
於連正是這樣,由於沒有控制好內心的欲望,反而任由欲望愈演愈烈,結果人生也被欲望反噬。他原本是一個前途大好的年輕人,卻貪圖紙醉金迷的生活,妄想通過捷徑來實現人生的逆襲。可是,世上所有的捷徑,看似平坦,實則崎嶇不平,甚至背後是萬丈深淵。在不斷膨脹的欲望面前,人容易迷失自己,最終成了財富和權力的奴隸。於連命運的悲劇讓人唏噓,不過可憐之人亦有可悲之處。他原本有兩次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。可惜,他卻執迷不悟。瑞那夫人的侍女艾麗莎繼承了一筆遺產,同時又對他一見傾心,甚至想嫁給他。倘若他能夠積極擁抱這份愛情,和侍女一起經營婚姻家庭,踏實過好自己的日子,生活肯定會蒸蒸日上。但於連的內心,卻根本無法接受這樣平淡的生活,他想要的是波濤洶涌的人生。從他轉而追求已婚的瑞那夫人,渴望通過征服這個女人來改變命運,就註定了自己悲劇的一生。當時木材生意很有商機,只要努力幾年,就能賺到好幾千法郎,從而過上富足的生活。但於連卻不屑這種方式,他覺得這種賺錢方式實在太慢了,甚至沒法跨越社會階層。他以為追求到拉莫爾小姐,憑藉對方顯赫的家室,自己就能夠享盡榮華富貴。卻不知道,他的行為觸犯了貴族的利益,遭到別人的妒忌和記恨,最後惹禍上身。於連困於內心的執念,一心想要追求榮華富貴,卻看不清現實,被欲望沖昏了頭腦。當我們身處困境的時候,往往渴望改變現狀,獲得自己想要的生活。在追求幸福的路上,我們的行為容易被欲望驅使着,甚至違背了自己的初心。但其實,人生真正的財富,不是擁有金錢和地位,而是內心的富足和愉悅。只有學會極簡生活,不做欲望的奴隸,人生才能變得從容和淡定。
寫在最後《增廣賢文》中說:“良田千傾不過一日三餐,廣廈萬間只睡卧榻三尺。”即便擁有千傾的田地,每天吃的也就三餐飽飯而已;即便擁有萬間大房子,每天睡覺也就三尺的卧床。人生真正需要的東西並不多,一味追求太多物質上的享受,反而容易成為我們的累贅,從而感受不到生活的美好。於連的故事是悲慘的,一生渴望改變命運,最後卻成了欲望的奴隸。他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,欲望不可怕,可怕的是被欲望控制的人生。人這一生,即使身處逆境,也要堅守自己的底線。只有學會掌控內心的欲望,才能擁抱積極自由的人生。